鹏配资
我很少直接杠网络留言。
就像在大街上遇到一个满口脏话、怼天怼地、骂山骂海的流氓醉汉,我不会去跟他对骂一样——可以说我害怕,也可以说我怂,更重要的是我认为,人跟人吵架也是一种沟通,但对方都不是正常人,那就真犯不上了。
可这么些年,我实在实在忍不住要怼的头一条,就是这句话:
"那就别生!"
图源:小� �
01
"那就别生"
前几天刷短视频,看到一位儿科重症医生分享了她的职业经历。
她说,有很多孩子实在无法救治了,最后在她的病房里安静地离开。其中一位妈妈,因为无法承受即将失去孩子的现实,不敢守在床边。
后来,孩子走了;医生说,她后悔了,后悔同意妈妈离开。她觉得,孩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一定是想看见妈妈的。
我看到这里,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我无比钦佩这位医生,她每天都在面对死亡,用尽了专业、耐心和爱,去守护一个孩子最后的尊严,也去理解一个母亲崩溃的软弱。
我心疼那个孩子,他短短的人生里吃了那么的多苦;我同样心疼妈妈,她的孩子重病如此,她一路承受了多少伤痛。
图源:影视截图
当然,这样的视频下面,评论总是两极的。
有人愤怒:"亲妈怎么能不在?那是她孩子最后的时刻啊!"
也有人共情:"换谁谁受得了?她可能已经崩溃到站都站不住了。"
然后,我就看见了那句我忍了几年也忍不下去的评语:
"那就别生!"
"连这都做不到,当初就别生啊!"
"没人拿刀逼你生孩子吧?是你自己要生的,既然生了,就得扛到底。扛不住?那就别生!"
我盯着这行字,心头涌起的不是愤怒,而是两个字——荒唐。
图源:创客贴
02
人生哪有早知道
今天我不想讨论当孩子重病甚至逝去时,妈妈该不该在场、能不能逃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极限,每个人面对痛苦的方式也不同。我不愿,更不配去做这样的道德讨论。
我要争论的是——"那就别生"这四个字,到底有多荒唐。
它假装人生是一道可以提前算清成本收益的选择题。
它暗示生孩子前,女性就必须知道养娃有多累、教育有多贵、老公有多不靠谱、孩子会生病、会叛逆、甚至会早逝……你明明知道这一切,还选择生,那你就得承受一切,还得完美承受,否则,你就不配当妈。
图源:影视截图
谁能在生孩子之前真的知道这一切?谁能在没有当过人之前,知道做人有多累?
我就是自愿生孩子的,没人逼我,可我怀孕的时候鹏配资,难道会知道小 D 将要早产,我将要彻底放弃 10 年的职场拼搏,看着孩子在我怀里三次停止呼吸么?
我知道当了妈妈会在凌晨三点抱着发烧的孩子冲去医院,但我绝不会知道,真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是什么感觉;
我知道孩子第一次喊"妈妈"时,妈妈会很感动,但我绝不会知道,那种感动在我自己的心上,会刻下怎样的痕迹;
我知道当妈妈责任重大,但我绝不会知道,当妈之后,连生病都是一种奢侈——因为你倒下了,整个家就塌了。
世界上有一万本育儿书会提前告诉我,当了妈妈会怎样,也有无数的过来人给我绘声绘色的讲述,但是,在我真的成为妈妈的之前,所有"感同身受"都是假的。
图源:影视截图
当妈妈到底要做多少事,我是在当了妈妈之后,才一点点知道的。
而且,每一天,每一年,我都在发现新的"原来还有这个,还有那个,还有下一个……"
我倒是相信,要是时光真的可以倒退,有很多人会重新选择一次人生。但时光不会倒退,所以我们当了妈妈,即便磕磕绊绊,也会继续努力的当妈妈。
那些满口都是"那就别生"的人,真的在乎孩子么?
他们很可能既不在乎孩子,也不在乎妈妈,他们在乎的,是控制感,是优越感,是一种"我比你清醒"的心理满足。
人会通过贬低他人、合理化指责,来让自己显得更正义、更正确。
站在"完美决策者"的位置上去指责别人,不需要共情,不需要了解背景,也不需要承担责任,但它能带来一种强烈的"我比你清醒"、"我比你理性"的快感。
图源:影视截图
而最值得我们警惕的,还真不是网上的陌生人,大家如今多少都有点免疫力,知道网上的键盘侠真不用理会,最需要警惕的是我们身边的人。
我的队友,跟我一起育儿的亲妈, 我的朋友闺蜜,还有隔壁邻居或者某个妈妈群,突然之间都可能冒出来一句:
"孩子病成这样?当初就不该生!"
"孩子抑郁了?肯定是父母没教好!"
"别天天说这个男的不负责任了?当初是你自己要嫁给他的吧!"
最亲的人,却用这种最让人无法反驳的语气,让我们自己都怀疑,难道我现在面对的痛苦,真的就是我活该。
这不是活该,这是我们身边的人也开始焦虑和不确定,不知道如何解决眼前的问题,而只想把责任远远的推开。人类大脑天生讨厌不确定,为了缓解焦虑,会试图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悲剧归因于"某个错误选择"。
03
过得去就过,过不去就放过
我最近开始做直播连麦, 面对面回答大家的问题,我是真没想到,我写了 11 年公号,很多老读者们也跟着读了十年八年,但连线时,她们仍然问我,我的孩子不吃蔬菜,我昨天对孩子大吼了,孩子住院那几天,我躲去酒店睡了一晚,我其实不太想回家过年,可又怕孩子觉得妈妈不爱他……
我不是好妈妈……
天哪,妈妈是人啊,好妈妈也是人啊,人凭什么要被规定"你一定要做到这样那样",外人这么说,我们是有力量反驳的:
"孩子生病你居然还去逛街?那就别生啊!"
——这不是关心孩子,这是在表演"我比你道德"。
图源:影视截图
我们可以不回应,但心里要清楚:这不是我的错,这是他的狭隘。
但更重要的是对内识别自己内心的"神圣母亲"人设,这才是最难的部分。
很多时候,不是别人在逼我们,是我们自己在逼自己。
明明累得想睡觉,但坚持陪孩子读完五本绘本,因为"好妈妈就该亲子共读";
生病了不敢说妈妈病了,不能陪你玩,怕孩子觉得"妈妈不爱我了";
工作上有机会,一边要去争取,一边要难过:"我当妈了不是该以孩子为重么?"
这些念头是我们内化了社会对"完美母亲"的期待,越是这样,我们越是觉得当妈妈是一重又一重过不去的坎,相反,最能让我们坚持下去的办法,就是过得去就过,过不去就放过。
第一步,觉察:
我现在这么累,是因为孩子真的需要我,还是因为我怕被人说不是好妈妈?
分清"需要"和"应该",妈妈就开始从神坛走下来,回到人间。
图源:影视截图
第二步,过得去就过
把每天的事按"耗能等级"分类:
高耗能:陪写作业、处理情绪崩溃、深夜看病
中耗能:做饭、沟通老师、安排活动
低耗能:一起画画、听音乐、散步
问问自己今天我的能量值是多少,别强撑,能量低时,只做低耗能的事,允许"过得去就行"。
第三步,过不去的就放过:
有些时刻,真的过不去:
孩子生病,你崩溃;
婚姻破裂,你无力支撑;
产后抑郁,你连起床都难。
这时候放过自己,不是放弃孩子,而是保存火种。
当妈这件事,我们几乎都是蒙着眼睛跳进大海的。不知道海有多深,浪有多大,有没有鲨鱼,能不能游到岸。只是凭着本能,凭着爱,凭着一点点对生命的信任,跳了下去。
图源:影视截图
所以,当我们在海里挣扎时,不要理会旁边那些"早知道海这么危险干嘛跳下去?"的噪音,而是要坚定的,对自己慈悲。
当妈已经够难了,我们不必再用"必须坚强""必须完美"去绑架自己。
过得去,就过;
过不去,就放过。
我已经尽力了。我也会怕,也会逃,也会崩溃。我不是神,我只是个生了孩子的普通人……
只有我们学会了放过自己,我们才不会把"必须完美"的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
我们才能对孩子说:
"妈妈也会错,但妈妈一直在学。"
"你不用成为谁的骄傲,你只要健康、快乐、做自己就好。"
我们谁都不是先知道答案,才走进生命的考场,我们只是,在爱里,慢慢学会了长大。
图源:影视截图
正在团
� � 开团 | 不抓这 20 分钟,年级越高越后悔!
� � 开团 | 这学期好长啊鹏配资,有它打底女儿才能后劲十足!
广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