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亿配资,海珠湿地水清林郁、鸟语盈耳。
由广州市海珠区林业和湿地管理局、广州市阳光鸟类保护协会联合主办的广州市青少年观鸟比赛决赛于此顺利举行。来自全市各区的近300名中小学生齐聚这片城市中的生态净土,以鸟为媒亲近自然,共同在这场融合科普、竞赛与生态教育的观鸟盛会中,感受湿地之美、生命之奇。
本次活动是经广州市教育局批准的2023—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市性竞赛活动(白名单)之一,旨在推动青少年自然教育和科学素养的提升。2025年广州市青少年观鸟比赛历时一年,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全市各区3200多名师生参与初赛,观鸟足迹遍布广东、青海、云南、新疆、内蒙古、贵州等10个省区和首都北京,共记录809种野生鸟类。
鸟类多样性跃升:海珠湿地已记录鸟类超过202种
作为本次比赛的承办地,海珠湿地近年来持续推进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海珠湿地所记录鸟种的跨越式增长,是生态修复成效最直观的体现。
亿配资
据统计,截至目前,海珠湿地已记录鸟类超过202种,其中包括多种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湿地内植被恢复、水系连通、栖息地优化等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为鸟类提供了更加适宜的生存与繁衍环境,也使海珠湿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和观鸟胜地。
此次决赛经过三个小时的激烈角逐,参赛选手们在湿地比赛区域内,三小时内精准记录30多种鸟类。
“以前课本里的白眉姬鹟鸟,竟然抬头就见!” 参赛学生的感慨,道出了“人鸟近距共生”的日常图景——随着生态优化,湿地已实现“抬头见鸟、侧耳闻鸣”的生态常态。
亿配资
珍稀鸟类频现:超大城市生态修复的“硬核见证”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广州在鸟类保护方面不断传来捷报。《广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评估报告(2025年)》显示,2024年广州市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取得新突破。2024年冬季广州首次记录到勺嘴鹬的踪迹。这一发现从侧面反映出广州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初步成效。
勺嘴鹬是全球极危鸟类,数量不足600只,而广东沿海正是其重要的迁徙通道和越冬地。近年来,在广东沿海地区已监测到近100只勺嘴鹬越冬个体。
赛事融合生态:让青少年触摸“鲜活的自然课堂”
与往年相比,本届比赛内容更加丰富多元。除现场观鸟竞赛外,还同步展示了学生的观鸟日记、自然笔记和鸟类摄影作品,体现出广州自然教育正在从“认知”走向“实践与创造”。更特别的是,本届比赛增设了超轻黏土手工环节——优秀选手们在现场制作极危物种“勺嘴鹬”1:1模型,让青少年在动手实践中理解珍稀物种保护的意义。
比赛不仅是竞技平台,更成为“行走的生态课堂”——选手们通过实地观测、数据记录、互动体验,亲身感知“鸟类种类增长”与“生态修复措施”的关联,建立起对“人与自然共生”的具象认知。在绿美广州生态建设的征程中,观鸟爱鸟与爱绿护绿相辅相成,青少年们在观鸟活动中播下的生态保护种子,终将成长为守护城市绿意的坚实力量。
作为绿美广州生态建设的核心区域,海珠湿地始终将“修复生态、守护生物多样性”作为重要使命。此次观鸟比赛不仅是一场青少年的竞赛活动,更是一堂生动的生态文明实践课,引导青少年走进湿地,用脚步丈量生态之美,用行动践行绿色承诺,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意义。
未来,海珠湿地将持续完善生态廊道建设,为更多鸟类创造良好的栖息与繁衍条件。同时,大力推进“湿地+自然教育”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和升级一系列专业的鸟类观测、湿地生态等特色课程,吸引更多人走进湿地、了解鸟类,携手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倡导者、参与者与守护者,共同绘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广州新图景。
南方+记者 吴雨伦亿配资
广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