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嫱汇发网
“升入技能四星后,每月工资涨了1000元,我正努力晋级五星,那时技能津贴能涨到2000元。”今年37岁的丁杰东是上海医药集团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药国风)制造部合成制剂车间化药合成一班班长。2012年以来,他通过公司技能通关工坊的学习和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晋升为四星级职工,成为公司生产一线的骨干力量。
在上药国风,受益于技能等级考核机制,享受技能津贴的职工有362人。
近年来汇发网,上药国风通过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开展贯穿全年的特色劳动竞赛,完善创新创造激励机制等举措,不断提升一线职工技能水平,为职工铺就了一条职业技能“双贯通”的成长成才之路。
人才培养体系“纵横交织”
上药国风一线技术工人占比40%,平均年龄31岁。如何提高一线职工技能水平,带领这支年轻的队伍与企业共同成长?
为此,上药国风制定了一星至五星技能等级考核机制,通过技能通关工坊带动一线职工开展理论和生产实操学习,职工参加等级考评合格后逐级晋星,每月可获300元至2000元的岗位技能津贴,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
“技能通关工坊分线上线下两个载体,线下由班组长和技术骨干定期结合生产中发现的问题开展技术攻关教学,线上则依托‘e学堂’平台汇发网,整合23个题库模型、6000余道试题的资料库,供职工开展自学自测。”上药国风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虞江灏介绍,技能等级考核机制已对接青岛市人社局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体系,共有252名职工通过星级评定直接获评青岛市技师、高级工等。
上药国风构建了“四横一纵”多维度人才培养体系,四横即“雏雁计划”“未来之星”“海燕计划”“凌雁计划”,根据职工成长阶段进行针对性阶梯培育;一纵即“雁行训战营”,以项目为载体,组织不同岗位和职务的职工组建合作团队,在实战中淬炼骨干精英。
“培养体系涵盖专业技术、市场销售、管理人员等不同岗位、不同层级的职工,为他们搭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雁阵式成长体系,许多职工因此脱颖而出,逐渐走向管理岗位或成为技术骨干。”虞江灏介绍,完善的机制为员工职业晋升创造了更多可能性,成为企业留住人才的有效手段。
特色劳动竞赛贯穿全年
“红源达是公司的重点产品,随着销售量持续扩大,市场需求一度达到年均150吨,而当时产量只有130吨。我们将提高产量作为劳动竞赛的项目,3个班组各显其能,最终创造了年产182吨的纪录。”谈及劳动竞赛的成果,虞江灏这样说。
在上药国风,劳动竞赛一改传统模式,围绕生产、销售瓶颈问题确定竞赛项目,形成贯穿全年、项目顺延式的新型竞赛模式。
“我们的原则是‘三个注重,五个结合’,即在劳动竞赛中注重顶层设计、类别管理、过程控制,竞赛内容与提升职工素质、问题攻关、班组建设、文化践行、培育潜质相结合。”虞江灏介绍,公司每年1月至3月面向基层征集贴合生产实际的竞赛项目,由技术小组层层把关立项,年中两次跟踪抽查,对参与竞赛的小组进行项目辅导和过程跟进,特殊项目可以延续到次年,劳动竞赛不再是短期的技能比拼,而是成为融入生产、解决困难、激发员工能动性的重要抓手。
形式上,上药国风通过纵、横两个维度实现劳动竞赛的多样化、广覆盖。横向以项目为单位,由不同班组、个人进行比拼;纵向则是“超越自我”的过程,由班组或个人根据往年成绩自行制定新目标,不断挖掘自身潜能。
5年来,围绕重点产品,上药国风在产量、质量、销量、效率、成本等方面确立近400个劳动竞赛项目,有效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制造安保分会劳动竞赛降本增效项目98个,收益1564.76万元;市场销售分会抢份额、提销量项目增加销售2.08亿元;固体制剂车间36片养心氏片单班产量提升26.11%。
创新创造机制激发活力
郭宗利顺利获评上药国风的“国风工匠”,他能够突出重围,得益于一次创新成果的加分。
二效蒸发器是一台国外进口的全自动中药浓缩设备,使用半年后浓缩效率从每小时3000升下降到2500升,需要定期清除装置内的污垢才能保证浓缩效率,而每次清洁需要6个人、10个工作日,不仅耗时耗力影响生产,反复拆卸零部件还容易造成设备损伤。
郭宗利用时2年时间,创新研发了一种内置过滤网,有效解决了浓缩效率下降的问题,每年为公司节约维修资金50多万元,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他个人也因此获评“国风工匠”称号。
上药国风通过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机会激励协同作用,激励职工主动开展创新实践。物质方面,实施即时激励和薪酬调整机制,每季度对作出重大价值的创新项目进行奖励,同时在年度工资总额中预留部分奖金,年底集中奖励重大创新项目;精神激励是对一线岗位善于创新、钻研技术的职工优先授予“国风工匠”等荣誉称号;机会激励则是优选骨干参与重点项目攻关和技能竞赛,促进职工个人发展和创新能力。
同时,各车间班组结合生产实际,通过车间问题池、“我的岗位我创新”、揭榜攻关、项目制解难题等方式,营造全员参与创新、人人都能技术攻关的良好生态。
近年来,上药国风累计培养“国风工匠”21人、上海医药集团“匠心大师”6人、山东省医药行业首席技师6人、青岛大工匠2人,选派78名技术能手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并取得突出成绩,一支懂技术、会创新、有活力的产业工人队伍成为企业角逐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广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